【新闻热点】 求“证”若渴,留神考证培训“包过”这个坑
发布时间:2024-12-10 18:10 浏览次数:27
分享到:

“轻松考证,挂靠一年躺赚10万”“免考办证,一次性让你终身增值”……随着人们对于各种技能的学习需求在不断增加,有些人迫切地希望通过考证“日进斗金”,一些机构则利用人们求“证”若渴的心理,打出“考不过退费”及“考过包挂靠”等虚假广告,以证书作为谋财的工具,诱导学员落入陷阱。近日,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考证“包过包挂靠”的案件,法官提示,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的过程中,一定要对“包过包挂靠”的宣传保持高度警惕,核对培训机构的相关资质。

 

2023年3月,某教育公司工作人员向汪某推介称,报名参加健康管理师“VIP通过班”,即可保证汪某通过考试获得健康管理师证书和营养师证书,并保证为汪某推荐“挂证”,每月可有固定的收入来源,并承诺考试不过退费。随后,汪某先后向该公司转账6080元。同年5月,汪某参加考试完毕,但证书迟迟未下来。同年12月,该教育公司表示若汪某再交纳8000元报考心理咨询师考试,则仅需线上“挂证”,汪某便又向该公司转账8000元,但截至目前,汪某一直未取得任何证书。为此,汪某诉至法院,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某教育公司返还培训费14080元。

法院经审理认为,汪某与某教育公司签订的《培训服务协议》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,该协议约定由某教育公司提供在线课程服务,若有科目未通过可申请办理不过退费服务,并约定了退费金额计算方式,但汪某后续并未取得相关证书,教育公司理应退费。据此,法院综合案情后,判令教育公司退还汪某13182元。

 

法官提示,打着“包过包挂靠”幌子吸引学员的教育培训机构往往缺乏合法合规的办学资质,大多是夸大、虚假宣传,有些培训机构甚至承诺“篡改分数”“没有资格也能报考”,这种行为情形严重甚至涉及犯罪,一旦机构被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,学员很难追回高额学费。此外,若相关证件的取得涉及造假,还可能对个人信用造成影响,严重的可能会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,影响就业。

 

“无论是‘包过拿证’还是‘代为挂靠’,学员在报名时往往会提供身份证、学历证明、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,不正规的机构往往会倒卖这些信息。”法官提醒,消费者在签订教育、培训合同时,要审查对方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,核对机构实际名称、合同落款名称以及收款方名称,明确合同相对方,以免后期维权主体不一致的情况。

 

消费者在签订培训合同时,务必仔细阅读关于退款条件、流程、时间以及所谓的“包挂靠”服务的具体描述。对于模糊不清或感觉不合法合理的条款,应要求培训机构进行解释或修改,必要时可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,确保合同内容合法、合理且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。在报名和缴费过程中,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,选择正规渠道进行缴费,避免使用不安全的支付方式。

 

此外,在整个培训及后续服务过程中,消费者应当保存好相关的缴费凭证、合同文件、通信记录等,如果遇到退费难或挂靠承诺未兑现的情况,首先应与培训机构进行积极沟通,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,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,可向消费者协会、市场监管部门投诉,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 

来源:大学生就业资讯


附件0个